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此后,中央多次在重要会议中对“新基建”进行了强调。作为我国经济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新基建在区域布局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也得到了各地的重视。多省市已经陆续发布新基建发展方案、意见,结合自身实际加速布局。有关情况摘述如下,供参考。
1.上海市“新基建”35条出台,未来三年总投资2700亿元
根据《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上海市立足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坚持新老一体、远近统筹、建用兼顾、政企协同,提出了指导思想、行动目标、4大建设行动25项建设任务、8项保障措施,形成了上海版“新基建”“35条”。
《方案》提出,通过三年努力,率先在四个方面形成重要影响力:率先打造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率先形成全球综合性大科学设施群雏形,率先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超大规模城市公共数字底座,率先构建一流的城市智能化终端设施网络。到2022年底,上海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创新能级迈向国际一流水平。
上海版“新基建”最显著的特点,可以说是突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对产业发展和城市运行的赋能。
2.山东省“新基建”发力网、云、端,打造“中国算谷”
《山东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推进新基建和传统基建数字化升级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22年底,山东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意见》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网、云、端3个方面,以及传统基础设施升级和安全防控设施保障,提出了5项重点任务,着力构建“泛在连接、高效协同、全域感知、智能融合、安全可信”五位一体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从《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年)》到《数字山东2019行动方案》,再到《山东省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快5G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面对“新基建”风口,山东“谋划已久”。
3.青岛市发布“新基建”新政,培植壮大数字经济新动能
青岛市国资委等五部门印发实施《市属企业加快布局“新基建”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指出,到2022年末,青岛市属企业在5G产业链、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投资布局一批战略性新兴数字产业重点项目,培育形成发展新动能;企业生产、营销、运营、管理等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重点企业率先建成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或工业互联网平台,完成从传统的“制造能力”向“制造能力+数字化能力+服务能力”的转变;建成一批具有代表性和数据服务实力的企业研发中心或工程中心,培育一批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产业互联网项目。
4.投资逾万亿,昆明市新基建布局五大领域
根据《昆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昆明市以新技术新理念为驱动,以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全市将实现5G等信息网络全面覆盖,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领域深入融合,基本建成泛在感知、高速连接、协同计算、智能决策、绿色安全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方案》梳理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五大领域,即5G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及物联网基础设施、“智慧+”基础设施、轨道和航空基础设施,重点项目394个,总投资10011.8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589.84亿元。
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昆明“新基建”风口正盛。
5.最高奖5亿,广州开发区全国率先出台“新基建10条”
广州开发区在全国率先推出《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加快“新基建”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十条》(以下简称《新基建10条》),系全国首个区县级“新基建”产业政策。“新基建十条”主要内容包括:
重奖“新基建”高端项目和人才。对处于价值链顶部、具有全产业链号召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数字经济龙头企业高端项目到该区落户给予最周到的服务和最大力的扶持,鼓励现有企业做大做强,重奖数字经济人才。如对新引进的全球顶尖数字技术企业,单个项目奖励总额最高5亿元。
强化“新基建”底层技术支撑。3年投入1亿元,培育一批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CPU芯片、AI芯片、流版签软件、网络安全软硬件领军企业,构建完备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态,争创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国家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
发展“新基建”新业态新模式。“新基建10条”提出,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进程,焕发“制造”新活力。鼓励发展电子竞技、数字医疗、空中互联网、数字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如选正式上线运营且产生重大影响力的电竞游戏软件项目,按其软件开发投资额最高给予1200万元资助。
探索“新基建”制度创新。除了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对“新基建”给予“硬”支撑外,该区也注重通过制度创新给予“软”保障,明晰数据产权,鼓励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科学规范的数字安全制度体系,推动公共数据逐步开放,加强关键新型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同时,鼓励数字经济标准化建设。
同时,广州开发区还将建设“新基建四大区域”:鱼珠片区规划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科学城创建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区,知识城构建通信网络国际数字枢纽,生物岛建设生物安全智慧岛。
我们看到,在2020年这个“新基建元年”,广州开发区有了再次“先行一步”的底气。
6.投资10962亿元,吉林省新基建“761”工程启动
吉林省委常委第19次会议审议通过《吉林省新基建“761”工程方案》,“7”是指5G基础设施、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7大新型基础设施”;“6”是指智能信息网、路网、水网、电网、油气网、市政基础设施网“6网”;“1”是指社会事业补短板。
新基建“761”工程计划实施项目2188个,总投资10962亿元。其中:智能信息网总投资839亿元,路网总投资5102亿元,水网总投资1308亿元,电网总投资477亿元,油气网总投资198亿元,市政基础设施网总投资2117亿元,社会事业补短板总投资921亿元。"
吉林省“761”工程方案,既有时间表、也有路线图、覆盖面积广、涉及领域多、科技含量高。
除政策之外,各地重大项目中也体现了对新基建的重视。2020年,各地相继公布年度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计划,其中不少省份部署了新基建推进项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2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额规模达66958亿元,其中,新基建预计投资额达15631亿元,约占2020年投资额的23%。
从长期来看,新基建是未来规划的重点方向。据赛迪智库发布的《“新基建”发展白皮书》预计,到2025年,5G基建、特高压等七大领域新基建直接投资将达10万亿元左右,带动投资累计或将超过17万亿元。
至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系列扶持政策和举措的出台,将持续释放政策红利,新基建也将迎来更为巨大的市场空间。
撰稿人:逯松全, 审核人:于翔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