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雪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增设个人信息自助查询机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关于您提出的建议,结合我市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实际,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您所提建议将充分汲取。
一、智慧沈阳发展现状
我市以获批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契机,牢牢把握大数据产业链、建设5G产业集群、发展工业互联网、构建智慧城市新体系四条主线,不断完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社会治理项目建设,构建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等,开创了智慧城市与大数据互相推动、融合发展的智慧城市“沈阳模式”。
(一)互联网+”公共服务。
推进建设“智慧卫生”体系,沈阳市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智慧医院、互联网+医疗三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市妇婴等16家医院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多路径实现预约诊疗以及实现诊间支付、化验报告推送等功能,极大方便百姓就医;推进智慧文旅建设,沈阳故宫博物院、张氏帅府博物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新乐遗址博物馆、市图书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等相继完成数字化升级,增强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沈阳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居游APP和居游卡开通上线,无线WIFI、智能闸机、智能监控、智能无线讲解等智慧景区应用在各大景区得到推广;推进“智慧交通”建设,推出了“沈阳易行”、“乘车易”、“停车易”等多款“智慧交通”APP,为市民提供更加高效、更加快捷的智慧交通服务。2018年我市以“社会化”方式重点打造了“智慧停车”平台,市民可使用手机 APP 实现快速找车位、预约车位和电子付费。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完善沈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840所教学机构纳入平台。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
市区两级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横向联通融合市直相关部门业务,纵向贯通衔接市、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4个层级,功能覆盖事项管理、运行实施、线上线下服务等政务服务实施全过程,县级(含)以下政府不单独建设政务服务平台。综合便民服务平台“盛京好办事”APP已上线运行,接入公积金、医保等112项便民服务应用;市公积金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住建部和省住建厅专家检查验收,全市90%的公积金事项已实现了“网上办”,手机软件注册用户达57.82万。
(三)互联网+社会治理
推动社会治理精准化。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探索构建一体化的社会治理体系。重点启动建设了“多规合一”、公共安全管理、智慧城管、环保110、商事主体综合服务、大数据监督等应用平台,打破部门壁垒,贯穿市区两级,并向街道和社区延伸,目的是实现开放在线、动态感知、系统互联、数据整合、工作协同、过程可溯。
随着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刷卡坐公交、手机预约挂号、在线购买景点门票、工商登记在线预审、出入境网上预审等已成为现实,为沈阳市民带来便利。
二、代表建议采纳情况
我市积极推进“互联网+”便民服务的整合工作,推动政务服务“一微两端”建设,即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和自助办理终端,支持企业和群众网上查询办事指南、预约办事内容、提交申报材料、查看办理进度等。目前,在市、区县(市)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和分中心设立24小时自助办理区,通过自助办理终端为企业和群众提供7×24小时的无差别政务服务。目前,市、区县(市)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90%,7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分类受理,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提供的材料减少60%以上,市、区县(市)两级100个高频实现实现“最多跑一次”。此外,在医保方面,参保人员可至就近医保经办机构服务终端机,自助查询个人医保信息。
关于建议中提出的在机场、火车站、地铁站等人员密集区增设自助查询机,因涉及机场、铁路等单位以及市民政局、营商局、人社局等多个市直部门,以及相应的资金保障等问题,后续结合沈阳市数字政府以及智慧城市建设情况,我们将协调民政局、人社局、营商局等服务部门,进行专题调研、统筹考虑。
围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沈阳市将加大数据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数字开放共享,全力推动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方式创新。未来在沈阳“一个按键”、“一张网”、“一个窗口”就可以办结很多事情,让群众拥有更真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此,感谢您对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视和关心,希望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并不断提出建议意见,共同促进我市智慧城市迈向更高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