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市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物联网大数据产业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沈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物联网、大数据发展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核心,聚焦“智慧城市新体系、大数据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发展“三条主线,确立了 “惠民、兴业、善政”三大目标,围绕“市长的视野、企业的视角、群众的感受”三个维度,着力打造智慧城市平台化、系统化、协同化,完善以区域云中心为支撑、以数据共享、开放、加工、交易为重点的大数据产业链条,全面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取得明显成效。建成沈阳区域云中心信息管理平台,初步形成系统资源互联互通、计算能力动态调配、科技合作优势互补的云服务体系;制定《沈阳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实施细则》,升级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系统,成功导入国家及省相关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浑南、铁西、和平3个大数据产业集聚区不断壮大,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创新创业基地(沈阳)已初具规模。
根据您的意见建议,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完善大数据产业链
一是构建跨领域的数据整合、共享和开放平台体系。打造东北区域云中心,初步形成系统资源互联互通、计算能力动态调配、科技合作优势互补的云服务体系。统一公共事业应用平台,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数据资源池,调整优化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进一步完善数据资源采集、更新维护、共享交换、评估监督相关制度和标准。开展大数据立法工作,学习借鉴贵阳市立法经验,起草《沈阳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条例》,从政务数据采集、归集、共享、开放、保密与安全管理、监督考核与处罚等方面规范数据资源的各个环节,明确各部门、地区的责任与权力,使我市的政务数据的采集与使用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争取列入沈阳市2019年沈阳市地方性法规立法计划,力争在2019年完成地方法规立法工作。完善沈阳市政务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完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信息、电子证照、信用信息等五大基础数据库,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健康医疗、就业、社会保障、能源、住房等各类主题数据库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数据服务。建立沈阳数据标准管理规范和数据资源目录体系。拓展沈阳市政务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功能,在政务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增加向社会开放的功能,建成全市统一的沈阳市政务数据交换共享开放平台。二是加快5G试点建设。夯实5G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全市5G试商用网络预计建设基站300个。在业务应用平台开发完成的基础上,实施5G实验网络及工业应用平台的集成测试联调,形成可演示的业务示范环境。在5G产业拉动方面,2019年依托实验网成果,加速培育和完善5G产业生态体系,推动运营商、企业、高校等互相合作,培育一批从事5G领域技术研发、产品制造、方案提供、应用服务、工程实施等具有引领作用的龙头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打造5G产业集聚区。加大5G实验成果的应用示范,面向城市管理、工业互联网、4K超高清、AR/VR等领域开展紧密合作,共同探索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三是打造平台型数字经济。积极发展平台经济为主的产业互联网,依托东软集团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沈阳麦克奥迪公司能源大数据平台、沈阳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公司的城市公共安全服务平台以及美行科技的智慧停车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大数据技术与医疗、能源、安全、交通、电商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建设该领域的全国行业大数据中心,创造新业态、拉动新经济、发展新产业。同时通过上述行业平台的运营管理为政府提供精准分析决策依据,引导政府管理和服务流程的科学改革,探索城市协同管理、社会协同治理的新模式。
二、积极构建智慧城市新体系
一是夯实基础资源平台支撑。完善政务信息整合共享体系建设。调整优化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进一步完善数据资源采集、更新维护、共享交换、评估监督相关制度和标准。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数据资源池,打造格式统一、方法一致、内容规范的政务数据采集、整理、开放模式,建立政务数据资源管理与使用的长效机制。动信用数据交换共享。修订《沈阳市公共信用信息目录(2019年)》,确保新旧信用数据平滑对接。推进与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对接,进一步扩大我市平台数据征集量。开展有针对性的大数据分析,跟踪监测重点关注主体的信用状况,针对社会关注热点行业进行信用监控。二是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建设审批效能监管平台。进一步优化投资建设项目审批,规范投资建设项目网上监管流程,建立监管信息库,严格控制审批时限,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审批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加快实施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市、区县(市)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90%。深化“多规合一”平台应用。建设市“多规合一”项目管理工作调度平台,提高多规合一的运行效率。建设市“多规合一”经营性用地业务协同服务平台,构建经营性用地业务协同共享系统、空间协调会商管理系统、外业巡查管理系统,实现一般经营性用地业务全线上管理。三是构建“互联网+城市治理”模式。建设智慧沈阳大数据运营中心。将“多规合一”、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经济运行等重要系统接入大数据运营中心的决策支撑平台,汇总分析政务服务各类信息,提高业务领域数据实时掌控能力,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分领域信息推送和数据分析服务。完善智慧城管平台功能。进一步强化市区两级平台工作协同,提升全市网格化工作发现问题和处置问题的能力,统筹对接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等业务系统,逐步实现数据共享、平台整合。继续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完善智慧停车平台,改进路外停车场收费系统、路内泊位管理系统等,力争沈阳社会化停车场接入总数达200家以上,接入总泊位数达到4万个。建设完善智慧交通综合管理系统、交通数据综合信息采集系统,升级改造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部署移动警务终端,提升现场处罚工作效率。四是打造“互联网+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智慧教育”建设。丰富沈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普及智慧校园建设,开展教育领域大数据研究与应用,探索学校学生学习数据的创新管理,利用“公益学堂”等资源支持农村教育教育事业发展,推动城乡间、校际间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推进智慧卫生建设。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步伐,整合卫生计生信息资源,开发完善相应增值服务,提升全市居民医疗健康服务品质。支持东软熙康在我市建设“云医院”项目,重点解决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医患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进一步推进我市医疗产业加快发展。升级改造市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推进智慧文旅建设。建设文化消费与文化惠民公共服务网络平台,整合智慧文化、文化惠民、文化消费三个子平台,为文化产品供需双方提供产品推介、品牌推广、产业数据统计分析等数字化服务。构建市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体系,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继续大力推进智慧旅游“一网一卡一中心”建设,实施智慧旅游升级工程。推进智慧农村农业建设。建设完成农业大数据服务农政云,打通涉农领域数据,实现我市农业产业布局、规模和发展情况可视化和大数据分析。积极拓展农业企业上云,推广土地托管、三农金融等平台服务,实现农业产业发展的精准监管和有效扶持。
三、着力促进大数据产业集群发展
一是坚持重点区域带动。继续深入推进浑南区、和平区和铁西区大数据产业集聚区不断壮大,浑南区重点发展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健康大数据等产业;和平区重点发展集大数据双创、大数据流通于一体的三好街大数据产业集聚区;铁西区重点部署装备制造业大数据应用服务。以三个重点区域为龙头,引导沈河区、皇姑区、于洪区、沈北新区等结合区内主导产业,构建有特色的金融、物流、农业等大数据示范区。二是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着力培育一批管理水平先进、创新能力强、规模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名牌企业,支持东软、东网、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所、新松机器人等智慧产业企业快速发展。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升品牌影响力,组建企业战略联盟,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抱团集聚发展,联合加强研发创新和市场拓展,形成优势互补的合力和产业链协同效应,形成强有力的大数据产业发展集群。推动龙头企业牵头建立技术、产业联盟,开展联合创新和应用推广,以点带面,迅速在国内外树立良好的产品认知度与企业知名度。支持龙头骨干和中小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创新,联合承接产业项目。借势京沈对口合作机遇,积极引进在京大数据科技资源、龙头企业、人才要素到三大重点区域,助力我市大数据产业集群发展。
感谢你们对我市物联网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视和关心。
沈阳市大数据管理局
2019年3月15日
(联系人:刘洪玉 联系电话:2251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