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关于加快建设沈阳城市大脑的提案》(第310号)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05-28 来源:大数据局

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沈阳城市大脑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市城市大脑建设的关注和支持!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您所提建议将充分汲取。
    一、“城市大脑”建设基础情况
   (一)制度体系不断健全
    2015年6月以来,我市相继出台了《沈阳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16—2020年)》《沈阳市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沈阳市加快推进“一事一网一窗一次”改革 实现“沈阳通办”实施方案》《沈阳市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等政策性、制度性文件。2019年,我市借鉴贵阳等先进城市的立法经验,启动《沈阳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条例》立法工作,该条例已经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已于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从而为我市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二)数字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网络通信枢纽、“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首批5G实验组网示范城市、5G通信网络首发建设城市。全市互联网出口带宽已达到7800G,城区光纤网络和4G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城区具备100M光纤接入能力,行政村全部具备50M光纤宽带接入能力。5G基站数量居全省第一,基本实现主要城区全覆盖。沈阳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区域云中心,初步形成了辽宁移动数据中心、辽宁联通数据中心、华为沈阳云中心、紫光工业云中心等数据中心体系,2020年底全市服务器运行数量达到2.3万架。    
   (三)数据资源体系加快构建
   《沈阳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条例》于2020年10月1日正式施行,我市成为全国第二个颁布数据地方性法规的省会城市。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已归集13个区、县(市)以及58个市直相关部门的可共享类型的政务数据资源目录8065条,数据信息32.3亿条;已初步建成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社会经济、电子证照基础数据库;为20个部门和组织开通256项共享交换服务,实现了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体系建设的稳步推进。
   (四)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初步形成“3+N”建设格局,“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行权治理体系启动建设,公共安全管理平台、“多规合一”平台、区域卫生健康平台、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各领域信息化平台初步建成并取得一定成效。
     二、委员建议采纳情况
    “城市大脑”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今年以来,我市加快智慧城市新一轮建设,重点围绕破解城市停车难、“一网通办”以及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等方面,打通数据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业务协同。在解决“停车难”问题方面,搭建完成了沈阳智慧停车平台,用户可通过手机端或微信公众号查询位置、剩余车位查询、无感支付、车位预约、检车、路外包月、地图导航、车主交通信息等服务,有效提升了停车便利性,提升了停车周转率,据统计路外公共停车场平均空置率由45%降至20%左右,即停车泊位利用率平均可提升25%。在推进“一网通办”方面,市营商局牵头制定了《沈阳市“一网通办”再提升方案》,推进以“一件事、一张网、一个窗、一次办”。截至目前,累计上线运行18件“一件事”事项,例如“新生儿一件事”,百姓不出病房就可办结与新生儿相关的出生证明、落户、参保等事项。在“一网统管”方面,谋划建设了“渣土车场景”、“工地扬尘在线管控场景”等城市大脑建设场景,解决了渣土车沿途洒落、污染路面等影响城市环境的治理难题;以及解决未备案工地不清、出入车辆未清洗等工地管理痛点。
    在此,感谢您对我市“城市大脑”建设的重视和关心,希望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并不断提出建议意见,共同促进我市智慧城市迈向更高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