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城市大脑-城市操作系统”建设的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关注和支持!关于您提出关于城市大脑操作系统建议对指导我市智慧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对您所提建议将充分汲取。
“城市大脑”建设基础
(一)数字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一是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升级。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网络通信枢纽、“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首批5G实验组网示范城市、5G通信网络首发建设城市。全市互联网出口带宽已达到7800G,城区光纤网络和4G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城区具备100M光纤接入能力,行政村全部具备50M光纤宽带接入能力。二是5G基站建设不断推进。截止2020年底,累计建成5G基站7278个,实现406个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我市5G基站开通数量位列全省首位。三数据中心体系初步形成。沈阳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区域云中心。推动国家部委和行业龙头企业在沈布局建设区域性数据中心,初步形成了辽宁移动数据中心、辽宁联通数据中心、华为沈阳云中心、紫光工业云中心等数据中心体系。
(二)数据资源体系加快构建
《沈阳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条例》于2020年10月1日正式施行,我市成为全国第二个颁布政务数据资源地方性法规的省会城市。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已归集各区、县(市)以及市直相关部门的可共享类型的政务数据资源目录8238条,汇聚政务数据32.3亿条;已初步建成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社会经济、电子证照基础数据库;为公安、医保、民政、房产等部门开通共享交换服务330余件,稳步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体系建设。
(三)“城市大脑”应用场景初见成效
今年以来,我市加快智慧城市新一轮建设,重点围绕破解城市停车难、“一网通办”以及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等方面,打通数据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业务协同。在解决“停车难”问题方面,搭建完成了沈阳智慧停车平台,用户可通过手机端或微信公众号查询位置、剩余车位查询、无感支付、车位预约、检车、路外包月、地图导航、车主交通信息等服务,有效提升了停车便利性,提升了停车周转率,据统计路外公共停车场平均空置率由45%降至20%左右,即停车泊位利用率平均可提升25%。在推进“一网通办”方面,市营商局牵头制定了《沈阳市“一网通办”再提升方案》,推进以“一件事、一张网、一个窗、一次办”。截至目前,累计上线运行18件“一件事”事项,例如“新生儿一件事”,百姓不出病房就可办结与新生儿相关的出生证明、落户、参保等事项。在“一网统管”方面,谋划建设了“渣土车场景”、“工地扬尘在线管控场景”等城市大脑建设场景,解决了渣土车沿途洒落、污染路面等影响城市环境的治理难题;以及解决未备案工地不清、出入车辆未清洗等工地管理痛点。
委员建议采纳情况
正如委员所提出的城市操作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需要科学谋划、政府引导、有序推进 。近年来,我市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部署安排,持续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一)顶层设计、科学谋划
今年年初,我局先后赴郑州市、上海市、杭州市等地考察学习,对接阿里巴巴、华为、腾讯、新华三等头部企业,综合您提出的“城市大脑-操作系统”相关意见,初步形成了我市2021年智慧城市“一网统管”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分别是打好2个基础——搭建统一的数字底座、建立城市运行管理中枢系统;重点布局10大领域——基础设施“一张网”、智慧应急、智慧生态、城市精细化管理、智慧医疗、智慧就业、智慧教育、智慧养老、智慧社区、智慧交通。为此,成立了市长任组长的智慧城市“一网统管”专班,专班下设办公室、平台和技术组、宣传推广组、基础设施组等13个工作小组,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二)政府引导,聚合生态
《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方案(2021-2023年)(讨论稿)〉》中,初步提出了强化政府引导,激发市场活力,构建共建共享、 统一运营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组建“一研究院、一平台公司、一 生态联盟”三位一体的智慧城市推进体系。
(三)有序推进,落地实施
正如委员所说城市操作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沈阳市智慧城市建设率先在解决“停车难”问题、在推进“一网通办”,在“一网统管”等重点领域展开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后续,我们将继续探索在更多城市场景中开展建设。
在此,感谢您对我市“城市大脑”建设的重视和关心,希望您继续关注我们的工作,并不断提出建议意见,共同促进我市智慧城市迈向更高的发展水平。